从港股IPO的狂热认购到AI基金的精准落子,高瓴资本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资产配置路径。
今年下半年,高瓴资本在多个战场展开了密集布局。
在港股市场,高瓴作为基石投资者频频出手,从蜜雪集团到宁德时代,再到恒瑞医药,其投资轨迹覆盖消费、新能源与医疗三大核心领域。
几乎同时,高瓴与浦东创投共同成立20亿元张江人工智能基金,加码AI生态布局。
与此同时,高瓴悄然组建S基金团队,通过二手资产交易为创投市场注入活水。
三路并进的资本运作,共同构筑了高瓴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攻守策略。
01 港股布局:基石投资的集中亮相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回暖,恒生指数阶段性涨幅超过15%,核心资产的估值与流动性同步修复。
在这一背景下,高瓴围绕港股IPO的基石投资异常活跃。
在消费领域,蜜雪集团作为今年港股市场最受关注的消费公司之一,上市后表现强劲。截至6月5日,其总市值达2156亿港元,近二十日内涨幅超过20%。
高瓴不仅参与了蜜雪IPO的基石认购,更在此前公司唯一一轮外部融资中领投近10亿港元,已成为蜜雪最大外部机构股东。
在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成为年内最大IPO,发行价263港元,首日上涨超12%。高瓴与中国石化、科威特投资局并列成为投资金额最高的三家基石投资者。
在医疗健康领域,恒瑞医药近期启动H股发行,计划募资高达130亿港元,是近五年来港股医药企业中最大一笔IPO。高瓴资本也出现在其基石投资者名单中。
高瓴港股基石投资的频繁出手,展现出其对市场节奏变化的快速反应。
02 美股持仓:中概股占比超90%
当市场将目光聚焦于高瓴的港股操作时,其三季度美股持仓数据同样引人注目。
截至三季度末,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持仓总市值达到41亿美元,比二季度增加9.9亿美元,增幅为32%。
更为显著的是,中概股在其持仓中市值占比超过90%,继续成为核心配置。
百度成为三季度HHLR前十大重仓股中的新面孔。在AI战略商业化加速落地及自研芯片取得突破的催化下,百度三季度股价涨幅达到54%。
HHLR三季度显著增持了阿里巴巴和拼多多。截至三季度末,其持有阿里巴巴328.97万股,较二季度增持214万股;持有拼多多859.26万股,增持161.58万股。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操作与景林资产不谋而合。景林同期对阿里巴巴的加仓幅度达81%。
多家大型机构对中概股的同步看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市场风景线。
03 AI与硬科技:20亿基金背后的雄心
在一级市场,高瓴在AI与硬科技领域的布局同样深入。
9月16日,高瓴创投与浦东创投共同成立“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链接基金”,规模达20亿元。该基金旨在链接孵化海内外优秀创业者,完善张江AI小镇生态。
到2027年,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计划新集聚人工智能企业500家以上,完成大模型备案100个。
这一目标背后,是浦东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雄心。2024年,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过1600亿元,占全市比重近40%;汇聚重点企业超600家。
高瓴在AI领域的投资并非孤例。从其2025年的投资轨迹来看,具身智能、机器人、AI应用等成为重点方向。
例如,高瓴参与了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无界动力的首轮3亿元天使融资。
04 S基金策略:组建团队激活创投活水
在投资策略上,高瓴的另一举动引发市场关注——正在组建S基金团队。
S基金,全称“Secondary Fund”,是一种中途转手交易的投资方式,依托私募股权份额转让的需求存在于私募二级市场。
高瓴对此回应称:“S基金是我们的新策略。对于高瓴长期看好的领域,我们既做股权投资,也购买二手资产。”
这一战略不仅涉及资产出售,更包括以买方身份接触多个资产包。
36氪从多位一级市场人士处获悉,高瓴也在以买方身份接触多个资产包,“基本都是硬科技方向,之前在看的一个(资产)包里有数个机器人项目,价格大概是3亿。”
与一些GP传统理解的“做S就是卖资产”不同,S交易的本质是资产接续而非单纯的资产出售。
高瓴表示,“目前,我们正在与地方引导基金合作,推进S基金落地。”并称“这是正常的S交易,市场潜力巨大,推动创投活水。”
05 医疗健康:28亿并购完善产业链
在医疗健康领域,高瓴近期完成了一笔关键交易。
前不久,药明康德将旗下两家子公司——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以28亿元的基准股权转让价款出售给高瓴新设的两家主体。
被高瓴收入囊中的两家公司,均专注于临床研究服务。康德弘翼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覆盖药物全生命周期的临床研究解决方案;津石医药则专注于临床研究现场管理。
此次收购绝非普通的资产转手。对药明康德而言,是业绩高增背景下主动“瘦身”、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延续。
对高瓴来说,则是填补临床研究服务领域空白、完善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在《价值》一书中表示,“药明康德是我投了十几年的一家企业,前前后后投了许多轮次。”
此次收购进一步巩固了高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
从港股IPO的狂热,到AI基金的冷静,再到S基金的探索,高瓴资本的“三合一”策略显现出清晰逻辑:在市场转换期,通过多元化配置实现风险分散与机会捕捉。
珩昱投资合伙人曹龙指出,“未来10年并购基金规模大概率能实现2-3倍增长。”这一判断或许也适用于高瓴的多元布局。
在资本市场起伏中,高瓴凭借对不同资产类型的灵活把握,正在构建一种新型资本运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