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指挥棒突然转向,曾经因AI概念享受暴涨盛宴的甲骨文,如今正在品尝高杠杆扩张的苦涩。
美东时间9月10日,甲骨文股价单日暴涨36%,市值飙升2510亿美元,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一度因此登上世界首富宝座。这家老牌科技巨头与OpenAI签订的3000亿美元人工智能算力采购合约,让市场为之疯狂。
然而,仅仅两个月后,狂欢已然消散。截至11月中旬,甲骨文股价较峰值下跌近30%,几乎抹去全部涨幅。
与此同时,其信用违约互换(CDS)飙升至近88个基点,为近18个月最高。
01 债务泡沫:500%负债率与现金耗尽预警
巴克莱银行一纸报告揭开了甲骨文狂欢背后的残酷真相。
11月11日,该行将甲骨文债务评级下调至“减持”,相当于“卖出”建议,并警告其信用评级可能被降至BBB-,距离“垃圾债”仅一步之遥。
巴克莱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分析师安德鲁·凯切斯指出,甲骨文110亿美元现金储备可能在2026年11月前耗尽。
与同行相比,甲骨文的财务状况显得尤为脆弱。其负债股本比高达500%,而亚马逊和微软分别仅为50%和30%,Meta与谷歌则更低。
过去十年间,甲骨文的计息债务总额已翻了一番,达到1116亿美元。此外,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外还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租赁承诺尚未确认。
02 AI豪赌:3000亿美元合约与沉重负担
这一切都源于甲骨文与OpenAI签署的“甜蜜负担”。
两家公司签署了一份自2027年开始、为期约5年、总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合约,这不仅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云端合约之一,也意味着甲骨文业务规模将在数年内翻倍。
为履行这份合约,甲骨文需要付出惊人投入。OpenAI向甲骨文采购的4.5吉瓦(GW)算力,大约相当于美国目前营运中数据中心算力的四分之一。
行业数据显示,建设1GW算力的成本约为500-600亿美元。据此推算,完成4.5GW数据中心的建设,甲骨文需要投入高达2250至270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
03 融资困境:380亿债务与轻资产模式
面对天文数字的资金需求,甲骨文选择了“轻资产”的融资玩法。
甲骨文通过与数据中心开发商Vantage签订长期租约,锁定了未来的算力空间。这份稳定的租金预期成为信用凭证,Vantage以此为基础筹集了380亿美元项目融资。
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AI基础设施融资,形成了精妙闭环:债券市场提供资金,Vantage持有资产并完成建设,甲骨文则以轻资产的“租户”身份获得算力产能,再转售给OpenAI等客户。
然而,这种模式暗藏风险。美国银行数据显示,“超大规模云端服务商”的债券利差已攀升至78个基点,创自4月市场动荡以来的最高水准。
04 行业危机:AI债务链条与泡沫担忧
甲骨文的困境只是AI行业信贷扩张的冰山一角。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美国数据中心相关债务发行额已升至254亿美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112%。自2022年以来,这一发行额更是增长了1854%。
仅在9月和10月,Meta、甲骨文和Alphabet等公司就通过发行债券和贷款从市场融资750亿美元。巴克莱银行预计,2025年全年,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债券发行总额将达到1600亿美元。
摩根大通策略师团队预计,未来五年AI数据中心建设需要约1.5万亿美元债券融资,而整个AI基础设施建设的总资金需求可能高达5万亿至7万亿美元。
这种大规模举债投资令华尔街人士回忆起2000年前后的电信和光纤网络泡沫。当时,对互联网前景的憧憬导致了光纤网络的过度建设,最终因产能严重过剩而引发行业危机。
05 未来命运:现金流与AI需求的赛跑
甲骨文的命运如今取决于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一方面,其现金储备预计只能支撑到2026年11月;另一方面,AI项目真正带来收入要等到2027年合约开始执行。
这种时间错配使得甲骨文面临严峻的流动性挑战。摩根士丹利今年10月预计,科技公司未来12个月内的自由现金流可能会下降约16%。
穆迪评级机构已警告,甲骨文过度依赖少数AI企业的大额承诺来支撑成长,存在重大风险。
花旗分析师马利克则相对乐观,认为“当前AI芯片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供不应求,而非需求不足”,AI供应链最迟要到2027年才能追上需求。
华尔街的交易员们依然记得9月初甲骨文股价单日暴涨36%的盛况,当时该公司市值一度飙升2510亿美元。
然而,随着巴克莱银行下调甲骨文债务评级至“减持”,这家老牌科技巨头的CDS价格已飙升至近88个基点。
资本市场总是提前反应未来。甲骨文股价的过山车轨迹,折射出投资者对AI产业从盲目追捧到理性审视的态度转变。当高杠杆的“AI算力债务链条”开始显现裂痕,谁将成为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