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home banner.5bd5e771

AI与美元的博弈:从资本狂欢到生产力革命的货币路径

美银在最新发布的宏观研究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已不再只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科技概念,它正迅速演变为一个能够左右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宏观经济变量。理解AI将如何塑造全球储备货币——美元的命运,已成为未来所有资产配置者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然而,这种影响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一幅复杂且动态演变的图景,其影响将分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资本开支热潮,美元的隐性支撑

一个普遍的误解是,美国在AI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和相关公司股价的飙升,会直接转化为强势美元。但美银的数据揭示了一个更微妙的事实:尽管2025年二、三季度AI概念股经历了一轮狂飙,美元指数却大体维持区间震荡,并未随之起舞。

从历史数据来看,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代表的科技股与美元指数的60天滚动贝塔系数长期处于持平甚至负值状态。这意味着,科技股上涨时,美元往往倾向于走弱。这一关系仅在特定冲击下短暂扭转,随后便回归常态。其核心在于,AI股价的短期波动本身并非驱动美元走势的主导力量。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AI对美元毫无影响。美银强调,AI引发的巨额资本开支热潮,已经“毫无疑问地”为美元提供了隐性支撑。报告援引其经济学家的分析指出,仅AI投资一项,就可能为美国2025年第一、二季度的GDP增长分别贡献了1.2和1.3个百分点。

其传导路径清晰而有力:AI资本开支 → 直接提振GDP → 催生财富效应并支撑消费 → 服务业通胀维持粘性 → 削弱美联储降息的紧迫性。最终,这一切都转化为美元的韧性,使其维持在比市场预期更高的水平。只要这场史诗级的AI投资周期持续,它就是美元下方一道坚实的基本面防线。

第二阶段:技术应用的“阵痛”,美元面临的短期逆风

当AI从蓝图走向大规模落地应用时,其影响的“第一序列”将直指经济的社会基石——劳动力市场。美银认为,这对美元而言是一个明确的短期风险。

报告观察到,美国劳动力市场已呈现出一种“低招聘、低解雇”的奇异特征,这反映出企业在自动化浪潮面前,对大规模增设传统入门级岗位持极度谨慎的态度。更为警示性的信号是,20-24岁年轻群体的失业率正以不成比例的速度大幅上升,显著超过了25-54岁核心劳动人群的变化。

与此同时,从亚马逊、UPS到IBM和Target,一系列行业巨头与AI相关的裁员消息,似乎预示着由效率提升驱动的失业潮可能不再是遥远的预言。一旦劳动力市场因此出现实质性疲软,将迫使美联储放弃观望,迅速转向宽松货币政策,从而对美元构成显著的下行压力。

第三阶段:生产力的终极审判,美元的长远岔路口

目光放至长远,AI对美元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其最根本的承诺——生产力革命——能否兑现。届时,市场将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

  1. 通缩情景:如果AI的主要效应体现为成本削减和价格下降,即强大的通缩效应,那么全球利率中枢将被持续压低。在这种环境下,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美元,其吸引力将大打折扣,长期走势面临压力。
  2. 生产力爆发情景:反之,如果AI成功引爆美国乃至全球新一轮可持续的生产力革命,大幅推高经济的实际增长潜力,那么美国的实际投资回报率将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这将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全球资本持续涌入,届时美元将迎来一轮强劲的、由基本面驱动的长期升值浪潮。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